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

煙波輕漫的松蘿湖

常年雲蒸霞蔚,煙波輕漫的松蘿湖,在群山環抱的山谷中,腹地寬廣,一潭彎彎的湖水映山林,湖岸為翡翠綠和紫紅水草舖成,蟲鳴蛙叫,雲霧幻化,極富詩般畫意,或許取其輕波曼妙、清麗脫塵之意,又名十七歲之湖。沿湖濱漫步,看水色山光,尋思大自然的野趣,心中的喜悅足以回報長途跋涉的汗水。當然,最好能紮營一宿,逐水草戲嬉,以更舒緩的心,細細品味山中谷音,在夜冪中聽天籟,從晨光裡看山林的甦醒,我想都是愛山朋友絕佳的享受。

玉蘭的茶香和禪境
松蘿湖(1300 M)位於台北縣烏來鄉與宜蘭縣大同鄉交境,南勢溪源頭重巒疊嶂的沼澤谷地,屬於烏來鄉福山村轄境,但健行的登山口卻是從大同鄉玉蘭村上山。一早車發台北,沿著北宜公路到宜蘭,再走台七線省道往員山方向,進入大同鄉到玉蘭村,也就是台七線101.5K處右轉上山,這是一條產業道路,順著往本覺的山道,將近有六公里的路程到大水池停車場登山口。
玉蘭村臨蘭陽溪平原,村民大都以務茶為生,順著山勢產業道路旁墾殖成一畦畦的茶園,該處水質清洌如玉,茶香馥郁若蘭,故以玉蘭為村名。隨著觀光休閒的風潮,得地勢景觀之便,茶園也設起了茶座品茗,踞高遠眺溪谷山巒,清風習習,無塵囂之亂耳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意似乎都能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滿足。
車行產業道路上,看到本覺的指標,本能的感覺到山中有寺院,車過登山口,前行的道路果然設有柵欄,好奇心的驅使,側身進入察看,豁然開朗,別有洞天。清雅的環境,古佛一尊,是靜修習禪的好地方,頂禮後,徵得寺主的同意,拍了一張深富禪意的院景。心想禪的修為,恐怕不是表面所見那如如不動的靜坐,或許是要透過汗水滲出雜沓的思慮,再借助純樸的環境統一內心的世界,登山健行不也是如此嗎?

髒了足下 髒不了心
九時卅分自登山口起程,前段的山路是緩坡繞林,七八百公尺的海拔,潮濕的氣溫,正是闊葉林雜生的理想棲地。前一晚的大雨,地上泥濘不堪,髒了足下,絕髒不了心,雨後的林木更清新。春末夏交之際,新綠的枝椏欣欣向榮,植物的世界也大有可觀,看那盤根錯節,攀附依存的關係,千姿百態的俯仰身段,掙扎向陽的求生意念,說穿了都脫不了大千世界物競天擇的道理,只是人間有愛,懂得愛的施予和綿長。
登山健行的好處就在於沒有人潮的壓力,與山林為伍,山的包容、林的涵養,心靈上的自在得以紓放。山路上想到英岱爾總裁葛洛夫在「十倍速時代」中的一段話:「我們置身成功和失敗都以十倍速進行的時代,時間不保證任何企業或個人的成就,上一個小時造就你的因素,下一小時就顛覆你,無論企業或個人,都必須掌握這個節奏,否則就接受沒頂」,登山可不必如此節奏,否則,第一個累倒的就是您,更不必談什麼山林之美、心靈的享受。在乎過程的品質很重要,不是指山路舒坦否,有時崎嶇的山路更能體會磨難後的喜悅,畢竟心靈的涵養和享受山林之美,不是快速的節奏可竟其功。但是,我相信快慢之間、行事與修為是相輔相成的,如果同一個節奏就不成其為曲調,真可要淹沒在瞌睡蟲裡。

巨木與松蘿
中段的山路,漸漸的進入杉樹林內,岩塊參差,有豐厚的地衣植被,小徑旁可看到早期伐後的巨木樹頭或傾倒在地的樹幹,龐然的軀幹盤根布滿了青苔松蘿,張牙舞爪的無語問青天。見此景可以想見早期聳拔林立的巨木群、蓊鬱蒼翠的山嶺和汨汨不絕的源頭活水,那種天籟和諧的美景,也難怪山下玉蘭村景觀區的解說牌有段警語,話說從前蘭陽溪豐沛的水資源,因為墾伐的關係,破壞了水土保持,雖然補植有成,活水卻不再,用以告誡後人,生態環境的維護,是要代代用心。
不知走了多少個小山頭,密林中上上下下,碰到返程下山的山友都說快到了,加油打氣聲不絕於耳,山路也較前陡峭,有幾處尚需借助繩索使力,山友中有位背負了三歲的娃兒上山,說是負重訓練,十二公斤的體重,來回八個小時的腳程,夠累人的。孩子從小讓他接觸原野算是一種幸福,小小的心靈烙印下原鄉之美,長大後心理自然會繫念著這塊土地的芬芳。父母的心中總不願孩子輸在起跑點上,但書本和才藝真的是高人一等的準繩嗎?恐怕未必,有個快樂的童年,該是健康人生的開始。遠處傳來山友的嬉笑聲,密林中枝椏上布滿的苔蘚松蘿,告示著高山沼澤溼地的自然生態,看看腕錶將近三個半小時的腳程。

少女情懷總是詩
初見松蘿湖就感受到那氤氳曼妙的詩情,腹地長約三百公尺,寬二百公尺,封閉在群山蒼翠間,自成一個世外樂園。這兒沒有任何的人工雕鑿,也無聲光彩繪的激情,只有淡淡的、靜靜的、濛濛的清純,但是深層卻充滿了無限的畫意,有句話說:「少女情懷總是詩」,十七歲之湖的別名令人會心。一潭彎彎的湖水,曲線玲瓏,映湖的山林如同詩般的心,湖岸翠綠和紫紅水草舖成了錦繡裙,煙波輕漫,雲霧幻化,讓人看不透卻喜愛它,寧謐的氛圍猶如處子般的羞赧,當然也澎湃著無限的生機。
觀想間,雲霧聚散幻化,時而一片霧白,時而半遮面,此情此景心生畫意,中國書畫的意境,講究的就是飛白,在攝影框取時留下了想像空間。正想的入神,耳際傳來領隊惱人的催促聲,才半小時的停留就要回去,真是登山界的通病,時間總是趕!趕!趕!團隊行動,又不好讓大家久等延誤行程,意猶未盡,為下次再來尋夢留下空間。建議再訪時一定要紮營一宿,看晨昏雲蒸霞蔚,聽星光夜語,讓心靈得以充分的休憩和滋養。

小處有驚喜 大處有文章
上山的路是氣喘噓噓的揮汗埋首,偶一抬頭或佇足,也僅止於粗略的一瞥,大部分的時間其實是用感覺。回程時,有了感覺和概念,某些路段和轉折處就容易發現驚喜。資料上記載山區有蛇類、蘭科植物如豆蘭等,行進間果真有山友指出纏繞在綠葉枝幹上的赤尾青竹絲,不仔細看還真難發現,豆蘭嬌嫩的身軀也在樹幹松蘿間附生,陽光照射處也有擬人的生態,幾片樹葉根莖,在逆光中的欣欣,也會令人莞爾,就看怎麼對待。小處有驚喜,大處也有文章,線條、氣韻、動態、意境,就看怎麼摘取,說明些什麼,有所感必為所動,登山的過程也可以走的挺豐富的。
下午五時許回到停車場,洗洗刷刷,換上一身的乾爽,乘著歌聲的翅膀打道回家。一天的行程是趕了點,卻也充實,想想較之以往的例假,在家東摸摸西晃晃也是一天,還是老話一句,找個時間到山上走走,您將發現自家後院的臺灣山林之美,絕不輸給外國的山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