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

沙漠玫瑰-約旦 以色列 驚艷遊記~耶路撒冷.金頂清真寺.苦路.聖墓堂.哭牆.聖母瑪利亞長眠教堂.耶穌最後晚餐教堂.大衛王之墓 2011.02.03


今天是大年初一,6點晨起,打開窗簾,見紅霞滿天,好兆頭!上午將轉往聖城耶路撒冷Jerusalem)。08:00離開伯利恆,08:25到耶路撒冷舊城,高大的石灰岩石牆,氣勢古穆宏偉,這座承載了血淚交織的歷史長河中最深沉的城堡,書上的文字記載和圖錄照片,將逐一真實的展現在眼前,心頭砰然心動!


















  下車經由杜門(Dung Gate)進入,依序上聖殿山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聖殿山相傳就是摩利亞山,也就是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地方;也是穆罕默德(Muhammad)在這裡騎著飛馬昇天的地方。好奇的眼神不停的搜索,腳跟不捨的挪移。階梯上俯瞰哭牆裡虔敬禱告的基督徒,行至金頂清真寺前看到圍坐成圈誦經的伊斯蘭教友,一片祥和,陽光無私的灑在大地,溫暖眾生。




















湛藍的大晴天,耀眼的金頂清真寺Mosque of Omar),是目前最古老、最美麗的清真寺。建築體為八角形,每邊63英呎,直徑180英呎,圓頂高108英呎,直徑78英呎;外壁飾以美麗的波斯磁磚,圓頂是用鋁版鍍金;寺內有著名的圓頂岩石,長5碼,寬12碼,離地2碼。是拜占庭時代設計的作品,一切裝飾完全是東方色彩,莊嚴華麗,氣象萬千。


















遶著金頂漫步一圈,是頂禮也算是緬懷,若大的廣場空間,拉出了視界也開展了胸襟,讓人心曠神怡。離金頂清真寺不遠的黑色大圓頂是銀頂清真寺Mosque of Aqsa,金銀兩頂清真寺交相輝映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遠眺橄欖山上七個金碧輝煌的洋蔥式的教堂塔尖,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堂,屬俄國東正教堂,建於1888年為紀念亞歷山大三世母后,教堂地下墓中安葬了伊利莎白公爵夫人,她是亞歷山大三世母后之妹。


步下金頂,穿街走巷,去看看耶穌受難的14站苦路,所謂「苦路」就是耶穌被判處死刑後,背著十字架一步一步走向受難處的一條曲折小路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走到耶穌遇見母親的地方時,現蓋成一座小教堂,教堂內豎立著耶穌背負十字架與母親相遇的雕像。耶穌的母親眼看自己無辜的兒子一步步走向死亡,滿臉哀傷的扶著兒子,母愛的光輝表露無遺。就在那一刻時間彷彿暫停,在雕像前佇立良久,這是人性自然流露的一幅畫面,貼近人心,接近大眾,相信即使非基督徒也會深受感動。










我們未必因為朝聖而來,然而在這裡,你會感受到許多記載不再是神話傳說,都是確實發生過的事實,而你正親身走過歷史。




















來到聖墓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),沉重肅穆的氛圍漫開。在聖墓教堂的台階處,耶穌被剝下衣服,釘懸在十字架上,十字架上斷氣,屍體從十字架上卸下,屍首被放置的巖洞墓穴,苦路的第10~14站都在此留下聖蹟。






聖墓堂內由數個不同的教派分治,有羅馬天主教、希臘東正教、亞美尼亞教會、科普替教會及敘利亞教會等,禮拜的時間、語言、儀式各有不同,再加上聖堂內柱石縱橫,吊燈處處,壇龕錯雜,很難搞清楚,如同中東的政局,理還亂。






是誰殺了耶穌?是人類的愚蠢、無知?是政治、政客的角力?還是時代的必然?我不知道,好沉重的一段歷史啊!依序瀏覽,心裡想著中東的衝突又起,歷經多年的談判、折衝就是無法取得和平,太多的自我,太多的自以為是,日子就永無安寧。















14:00下午接著進入哭牆Wailing Wall)走訪,此處是以色列國民心頭的一個印記,聽不到言語哭泣,只有靜默的讀經祈禱,我想他們心中澎湃的是千年的心結,怨與願是不能並行不悖的,意識型態的轉變談何容易,放下吧!放下,走出哭牆笑納天下眾生,希望幾個世代後,天下為公、世界大同,基督、猶太、伊斯蘭一家親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15:00走進舊城猶太社區,這兒是猶太基本教義派的大本營,生活作息依然守著戒律清規,看似無趣卻有情,只要不侵犯他人求同存異都是好的。













跟著導遊走過聖母瑪利亞長眠教堂The Church of The Dormition






















耶穌最後晚餐教堂







大衛王之墓





聽著導覽解說,細細的端詳拍照,也不覺得累,再聽導遊說道今天我們大約步行了15公里的路程,大夥才驚覺累了,好豐盛的一天心靈洗禮。

回旅館晚餐,餐後意猶未盡,再進舊城逛逛,拍張夜景,留住些美好回憶,夜宿Capitol Hotel
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