湛藍的大晴天,耀眼的金頂清真寺(Mosque of Omar),是目前最古老、最美麗的清真寺。建築體為八角形,每邊63英呎,直徑180英呎,圓頂高108英呎,直徑78英呎;外壁飾以美麗的波斯磁磚,圓頂是用鋁版鍍金;寺內有著名的圓頂岩石,長5碼,寬12碼,離地2碼。是拜占庭時代設計的作品,一切裝飾完全是東方色彩,莊嚴華麗,氣象萬千。
遶著金頂漫步一圈,是頂禮也算是緬懷,若大的廣場空間,拉出了視界也開展了胸襟,讓人心曠神怡。離金頂清真寺不遠的黑色大圓頂是銀頂清真寺(Mosque of Aqsa),金銀兩頂清真寺交相輝映。
遠眺橄欖山上七個金碧輝煌的洋蔥式的教堂塔尖,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堂,屬俄國東正教堂,建於1888年為紀念亞歷山大三世母后,教堂地下墓中安葬了伊利莎白公爵夫人,她是亞歷山大三世母后之妹。
遠眺橄欖山上七個金碧輝煌的洋蔥式的教堂塔尖,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堂,屬俄國東正教堂,建於1888年為紀念亞歷山大三世母后,教堂地下墓中安葬了伊利莎白公爵夫人,她是亞歷山大三世母后之妹。
步下金頂,穿街走巷,去看看耶穌受難的14站苦路,所謂「苦路」就是耶穌被判處死刑後,背著十字架一步一步走向受難處的一條曲折小路。
走到耶穌遇見母親的地方時,現蓋成一座小教堂,教堂內豎立著耶穌背負十字架與母親相遇的雕像。耶穌的母親眼看自己無辜的兒子一步步走向死亡,滿臉哀傷的扶著兒子,母愛的光輝表露無遺。就在那一刻時間彷彿暫停,在雕像前佇立良久,這是人性自然流露的一幅畫面,貼近人心,接近大眾,相信即使非基督徒也會深受感動。
走到耶穌遇見母親的地方時,現蓋成一座小教堂,教堂內豎立著耶穌背負十字架與母親相遇的雕像。耶穌的母親眼看自己無辜的兒子一步步走向死亡,滿臉哀傷的扶著兒子,母愛的光輝表露無遺。就在那一刻時間彷彿暫停,在雕像前佇立良久,這是人性自然流露的一幅畫面,貼近人心,接近大眾,相信即使非基督徒也會深受感動。
來到聖墓堂(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),沉重肅穆的氛圍漫開。在聖墓教堂的台階處,耶穌被剝下衣服,釘懸在十字架上,十字架上斷氣,屍體從十字架上卸下,屍首被放置的巖洞墓穴,苦路的第10~14站都在此留下聖蹟。
聖墓堂內由數個不同的教派分治,有羅馬天主教、希臘東正教、亞美尼亞教會、科普替教會及敘利亞教會等,禮拜的時間、語言、儀式各有不同,再加上聖堂內柱石縱橫,吊燈處處,壇龕錯雜,很難搞清楚,如同中東的政局,理還亂。
是誰殺了耶穌?是人類的愚蠢、無知?是政治、政客的角力?還是時代的必然?我不知道,好沉重的一段歷史啊!依序瀏覽,心裡想著中東的衝突又起,歷經多年的談判、折衝就是無法取得和平,太多的自我,太多的自以為是,日子就永無安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